close

  天山網訊(記者何榮 通訊員唐碧君報道)新疆伊寧縣胡地亞於孜鄉闊坦塔木村七組村民王立,經營著一輛線路車。
  說起闊坦塔木村七組,卻有一件尷尬事。“我們的村子在國道218線路南,一條筆直的路直接可通到七組∩這條3公里的路,三伏天、三九天走,不是太熱就是太冷……”王立也有自己的尷尬,他線路車的牌子上寫的是“伊寧市—喀爾墩鄉蔬菜基地”,雖說蔬菜基地毗鄰七組,卻經常拉不上村裡的街坊鄰居。“有時從家裡出車,鄉裡鄉親的帶幾個人很正常∩就是因為村裡的這條線路沒開通,我已被同行們舉報過好幾次了,說我超限經營……”王立說起當初的經歷,多少還有點“不堪迴首”的感覺。
  王立的尷尬和村裡人的尷尬碰到一起,折射出了線路車這最後幾公里路沒通到七組給當地百姓帶來的不便∩自從5月上旬開始,這份尷尬就一去不復返了。車牌號為新F24066的麵包車,掛上了“伊寧市—胡地亞於孜鄉闊坦塔木村”的運營牌,車主正是王立。“現在我可以‘正經’地跑這條線路了,村裡的老百姓啊,也別提多高興了!”6月15日,面對記者王立高興地說道。
  看著線路車每天繁忙地往返於村子與伊寧市之間,闊坦塔木村“訪惠聚”工作組的下派幹部們笑了。這份快樂源自於百姓的笑臉,源自於百姓們享受到的便利,也源自於笑臉和便利背後建立起的深厚情誼。“為了這3公里多的線路車運營資格,我們跟伊犁州道路交通管理局溝通了很多次,最終道路交通管理局的同志還是很支持我們的工作,先試運行一年,然後批准這條線路。這是我們給村裡解決的困難之一,也是我們的快樂之一。”伊犁州黨校教務處處長、闊坦塔木村下派工作組副組長楊虎由衷地說。
  自3月7日工作組住村後,闊坦塔木村各族百姓時常找下派幹部們幫忙成了司空見慣的事。努爾買買提·瑪木提就是其中一位,工作組給他幫的忙,可不是什麼小事。春耕開始後,努爾買買提給自己的7畝地都播上了小麥,“每年我種的麥子,畝均都有450公斤以上的收成,在我們這片算是高產了!”
  到了打農藥除草的日子,努爾買買提早早就到伊寧市某農資公司購買了一種除草劑,並按照使用說明把除草劑噴灑到農田中。“可3天之後,已經泛青的麥苗,葉面都出現了黃斑,有的整片葉子都黃了……”努爾買買提慌了,這可是全家一年的希望啊。“我也到公司咨詢過,公司一是說不會有任何問題,二是說可能我的使用方法有問題。”無奈之下,努爾買買提來到村委會求助工作組。下派幹部夏力哈爾·阿不都別克熱情地接待了他,在詳細瞭解情況後,和努爾買買提一起開始了漫漫維權路。“一個月的時間,我和努爾買買提往返於村子和伊寧市、伊寧縣之間不下20趟。先是找工商部門核實情況,然後又跟商家討價還價。努爾買買提曾一度怕麻煩想放棄,在我的勸說之下,才堅持了下來。”夏力哈爾·阿不都別克如是說。
  在夏力哈爾·阿不都別克的努力下,5月初商家終於給出了承諾:如果2014年努爾買買提的小麥單產低於450公斤,將按市場價給予補償。
  說起高興事,84歲的艾拜杜拉·阿不都拉老人也有一樁事。老人家的院子是典型的維吾爾族院落,乾凈整潔、綠樹成蔭∩往年到了三伏天,院子里常因為供不上水,樹葉泛黃,花草枯萎,“乍一看,好像是10月的樣子!”老人的比喻雖不貼切,卻也實在。這村子里各家各戶的庭院,都種植有花草樹木,原先門前的供水渠也能發揮作用∩幾十年下來,渠里的淤泥一直沒有清理,長流水就變成了常斷水,只能任由小院泛黃。
  艾拜杜拉·阿不都拉是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,伊寧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下派幹部皮爾東·曼曼提入戶走訪的第一家就是老人家。“3月初,積雪還沒化,可老人給我囑咐的第一件事,就是希望我們能給村裡庭院供水出點力。‘村子里的小渠,已經十來年沒水了。’這是老人的原話。”皮爾東·曼曼提回到村委會和楊虎一碰頭,就把這件事作為工作突破口定了下來。“上機械,資金需求量大,工作組拿不出。我們就動員村委會、工作組所有的幹部一起上!”就這樣,工作組下派幹部、村裡的兩代表、一委員,大家齊心協力,清理了村裡7公里的渠道淤泥。很多幹部幹得臉上曬脫了皮……
  無論是奔跑的線路車,還是幾近收穫的小麥,抑或是流淌不息的渠水,都見證著下派幹部們與村民的情誼。  (原標題:新疆伊寧縣闊坦塔木村住村工作組軼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c40mcqk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